立即捐款

女性乳頭窺不得? Facebook審查艾曉明、母乳餵哺圖

女性乳頭窺不得? Facebook審查艾曉明、母乳餵哺圖

圖:來自FB vs breastfeeding專頁,呼籲FB停止欺凌母乳餵哺者。

編按:Facebook終於在用戶強烈抗議下,決定改變相關政策。母乳餵哺相今後不會被删,它更向被錯誤删相的用戶道歉。(更新:2014年6月15日)

(獨媒特約報導)上周五,獨媒Facebook(FB)專頁發佈內地著名獨立紀錄片製作人及人權教育工作者艾曉明以半裸照片抗議內地侵犯女幼童惡行持續,並聲援維護替受害女童發聲而遭警察騷擾的女權工作者葉海燕。雖然獨媒編輯已在照片文字特別向FB管理員交代,它不會干犯淫穢及不雅條例,懇請勿删除。結果當然事與願違,凡在FB出現女性乳頭,必遭删除,不論是抗議社會暴行還是回歸自然的母乳餵哺情景。FB是本地最熱門的社交網站,名人、政客、民間機構彷彿趨之若鶩,務要佔一席位,攻下最多粉絲。且讓我們停一停,便發現這促使獨裁政權變天的平台,其實有極不透明的審查制度。

獨媒上周五發佈艾曉明半裸抗議照片,雖然文字道明抗爭意義,還特別叮嚀FB管理員手下留情。可惜管理員未有理會,照片被分享超過1600次後被遭刪除,說是違反它們的「社群指引」(community guideline)。獨媒編輯為免專頁在六四前後被停,故不重貼照片,轉為分享官方網站的相關報導(連肇事照片),並請讀者放心:「不過每一個人均可以承受一次半次的警告的,放心!」

事後有讀者留言抗議FB做法。@張秋玨指「爲什麽FB也會有審查!!!」,@Li Cheuk Ming則「dis like Facebook action」。然而,相片未遭删除時,早已有讀者及朋友提醒,說他們餵哺母乳的相片曾遭删除。翻查資料,去年初就有FB前員工向傳媒Gawker爆料,指FB把删相的審查工作外判至發展中國家,給予本低微工資,並且員工不知道自己為facebook工作。其中一家外判公司稱「oDesk」,它向員工派發一本17頁的手冊,方便他們審查用戶「標記為不雅或病毒」的照片、影片或文字內容。維基百科亦列入相關條目,指FB「禁止露骨的性愛圖片、經Photoshop修改了的人物影像,和餵哺母乳等的照片的發佈」。

基本上,只要在FB出現女性乳頭,便遭删除,原因是違反「淫褻」指引。今年四月,有網民在FB張貼一張全裸女性上身及一張十九世紀日本母親穿著和服餵哺乳的照片,荒謬是前者「通過審查」而後者卻違反指引。近日,Birth Without Fear博客網站報導,它們在同名FB專頁上載一幅女性幼童抱名洋娃娃模仿母親餵哺母乳的照片,竟然同樣遭到删除。上載者表示,為了迎合FB規則,上載圖片時已刻意把幼童下身裁掉,可惜仍難途被刪命運。


這張相片同樣被FB以淫褻之名删除。(圖:Birth without fear博客

為什麼女性乳頭會等同淫穢?FB管理員如何理解或有沒有理解艾曉明的半裸抗議和母乳餵哺的母女圖有何意義?把母乳餵哺等同色情或淫褻,早已惹起各地母親的不滿,並時起抗議。名為 「Hey Facebook, breastfeeding is not obscene! (Official peition to Facebook)」的群組和「FB vs. Breastfeeding」專頁就是倡議FB停止「欺凌」母乳餵哺的照片。有英國網民Ann S.去年開始發起網上聯署「Facebook - amend breastfeeding-photo guidelines!(FB修改餵哺母乳照片守則)」給FB創辦人朱克伯格,要求停止把母乳餵哺等同色情,要求FB有社會責任,停止歧視母乳餵哺的女性,停止删除這類照片。支持者認為,這些相片有助推廣宣揚母乳餵哺,以及讓這些母親互相支持連結。女性主義者更認為,為什麼男性的乳頭可以出現,而女性卻要遮掩?

再回到FB前員工的自白,删除投訴內容的服務已外判到發展中國家。這些員工有足夠而認真的培訓嗎?還是純粹墨守那17頁的紙上規守,應付全界層出不窮的個別情況?管理員自身的社會文化背景又會否影響他們的決定?設身處地,他們賺取每天一美金的薪酬,卻要應付排山倒海的舉報內容,能有足夠時間或權力去思考及酌情嗎?寧枉勿毋縱的機會似乎更大。FB雖然設有「Facebook Site Governance」專頁,美其名讓用戶參與討論、投票以更改政策,但事實是難以集齊逾百萬的票數門檻推動任何修改。可能有人會說,FB是免費,還有什麼好批評,不喜歡可以走。不過,FB每天豈不是靠我們自動上繳的個人資料賺取廣告收入,上市後更只需向其股東交待?怎會無責任向用戶交待審查制度?

FB無容置疑成為本地民間社會或小團體宣傳及動員的平台。可是,記得去年六四前夕,一個個活躍社運界的朋友在FB消失,包括政治漫畫家 Cuson Lo、長毛梁國雄及Benson Tsang等等,至今亦沒有公開交待事件或認錯。FB不透明及欠缺上訴機制,難保有人從事職業「舉報」,隨時成為河蟹幫兇。本地網民及民間團體豈能獨善其身,漠視FB的網絡審查?

相關文章:
FB 國度:強調義務多於權利的領域
如何殺死 Facebook?
面書上,大家都在裸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