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兒童哲學工作坊 三歲細路傾「存在」

兒童哲學工作坊 三歲細路傾「存在」

(獨媒特約報導)細路都可以傾「存在主義」!?在香港專上學院擔任講師的黃懷琰,留學法國8年期間,在機緣巧合接觸到當地的兒童哲學工作坊,她回港後亦在其藝術工作室開辦兒童哲學工作坊,推廣哲學普及化。

黃懷琰設計的工作坊分為兩個年齡層,分別為3歲至6歲及7歲至12歲。他認為港人往往把事情複雜化,例如把哲學放上「神檯」、標籤為「高深」,而哲學其實是一種十分生活化的東西。

黃懷琰
圖:黃懷琰

哲學的原意是喜愛智慧,過程需要討論。黃懷琰形容中國的學者是思想家而非哲學家,哲學需要理性討論,而非由一人思考完就把學說公佈天下。兒童哲學工作坊亦然,工作坊並不是一種單向灌輸資料的教育,目的是引導小朋友思考,讓他們互相討論,每星期課堂的題目均會貼近小朋友生活。

獨媒記者曾出席其中一次工作坊,當日對象是3-6歲小朋友,題目為「如果我的眼睛在身體以外?」導師一開始以鏡子作為道具,問小朋友以往有否盯著鏡子看的經驗,追問他們從鏡子可看到什麼,慢慢引導他們想像若果眼睛不在臉上,在不同的地方時看見的事物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其後導師利用藝術創作,鼓勵小朋友親手造一個「秘密基地」,從另一角度觀看世界。小朋友完成創作後,導師亦會鼓勵他們分享設計的理念,讓其他人多加思考「秘密基地」原來也有不同面向。

_DSC0009

從小接觸哲學到底有什麼好處?黃懷琰指3歲小朋友其實已有能力發問,而哲學正是強調雙向討論,並非純粹發表個人意見,小朋友從小學習多角度思考,長大後遇到問題就會知道解決方法並不會只有一個,亦能透過理性討論了解自己及理解他人。

工作坊的討論過程中會牽涉哲學理論,黃懷琰指小朋友雖然未必知道術語,但不代表他們不明白背後的內容。她未來會開辦青少年及成人哲學工作坊,吸引不同年齡層人士接觸哲學,又希望來年年初能邀請法國朋友到港進行導師培訓,期望香港的老師可以帶著經驗回校園舉辦普及哲學活動。

宋太帶同4歲及6歲的兒子參加,當初宋太是因為遊戲治療師推介才接觸兒童哲學工作坊,她認為工作坊感覺自由,導師任由小朋友自由發揮,「以無知的狀態做事是最好」。她稱6歲的哥哥認為感覺很好,在學校裡,4歲的弟弟常因為「畫畫唔靚」而被責罵,但工作坊並無責罵,導師無就「美」定下一個明確定義,而是留待小朋友思考。

6歲的哥哥、宋太
圖:宋太

記者:羅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