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那河那山那人--阿賀河的日常抗爭(一)

那河那山那人--阿賀河的日常抗爭(一)

(第八屆香港社會運動電影節影片《阿賀河上的日子》的影評,影片放映:日期: 17/10/2010星期日| 時間:7:30pm| 地點: 鯉魚門榕樹頭, 地圖請去http://smff2010.wordpress.com/)

寫在前面

為了寫一點關於《阿賀河上的生活》一片的介紹,又再翻看了一次該片,重拾起幾年前初看此片時的激動的感覺--就是那種,當你看到一個真、善、美的結晶,當你見到有人通過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將不同的人的生命連起來了,「我」將不再只是「我」的那種觸動。

現今導演佐藤真已自殺過身,才思想起當年好像未有清楚向他表達這齣影片為我所帶來的觸動,也有一些問題未好好請教過他。現在,短時間內要寫介紹猶恐力有不逮,唯恐影片在我筆下降了格。搪塞地說,豐富的作品往往難以介紹,故下文也只能觸及影片的幾個側影。因此,還是由衷希望各位還是親自來到鯉魚門觀看此片,直接在自然環境中感受這電影吧--雖說是宣傳話,但也實在是由衷之言啊。


隱隱作痛的、深遠的傷口--水銀中毒事件

一切的開始,好似一個充滿寓意的故事:在百川匯流的阿賀河上游,開了一家昭和電工廠,電工廠將有水銀毒的液體倒入河裡,河裡的魚呀,河上的鳥呀,河邊的人呀,就都成為了毒液的吸收者。在河的中下游,那些一條又一條節奏緩慢、以務農捕魚為生、充滿小社區人情味的村落,通通變成了中毒村。同時,中毒村的年青一代全部外移,放棄農耕生活,進入城市,留下老人們,忍受著慢性中毒、酷愛著這片山野河川、辛勞地務農捕魚、持守著與資本主義城市中不同的價值觀、持續廿七年地向社會爭取公道。雖說是紀錄片,但,這同時不是活脫脫的一則現代經濟發展的創傷性寓言嗎?!

事件於1965年揭發,其後,日本政府制造了一個確認有資格的水銀中毒(水俁病)者的系統,這個「確認系統」卻令到二千多名村民,雖因中毒而終生手腳痙攣變形、皮膚失去知覺,但竟被判定為「非受害者」。於是,這些「非受害者」就組成互助會,共同爭取公道。誰不知,一搞搞到1992年,官司還未打完!

導演佐藤真大學時代唸的是哲學,當時參與了這個反對水俁病的抗爭,搞運動搞到卒了學。過一段時間,和攝影隊共七人,繼承了日本紀錄片大師小川紳介和土本典昭的參與式紀錄精神及對人與自然的關係的思考,搬到村子裡住了三年,學耕學漁,然後開拍,於是,就有了第一部由佐藤真導演的紀錄電影《阿賀河上的生活》。

就這麼一件誇張又荒謬的社會事件,是非對錯太明顯了,表達起來沒什麼難度吧,可是,當然,這亦代表話很快就可以講完了,而師承小川和土本的佐藤,卻不把事情想得那麼平板。在片中,除了開宗明義式的片頭字幕,很少直接談到這個社會事件,也沒有抗爭的鏡頭,但是,在此起彼伏的個人生活和群體生活敘事中,每次一提起這件事,就讓人不能不對比出事件的荒謬和對受害人的傷害。

就說那個造河船的大師遠藤爺爺吧。當你看到他用什麼眼神看著他用了一生的造船工具;當你看到他如何帶領攝影隊參觀那代表著他一生的工作室……遠藤爺爺不是多話的人,他坐下來說,手不行了吧,攝影機拉近到他那雙互握著的手--無辜中毒不單殘害了他的健康,也因而摧毀了代表著他生命價值的技藝……

還有那位造米餅在中下游村落間聞名的加藤爺爺,手不行了,幸好有同村的年青人波多野常來提供免費勞動力,否則,加藤爺爺的命運也會和遠藤爺爺一樣,而阿賀河邊的村民就再也嚐不到加藤爺爺的手藝了。

還有在一些村民的聚會中,大家話家常,便把變形的手手腳腳拿出來,伴著一些謙卑、微笑的互相問候和用受傷的手輕撫觸別人受傷的手手腳腳:「哦,你最近變成怎樣呀……」--是啊,事情已經廿七年了,這些因中毒而慢慢變形的手腳,絕對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那河那山那人--群像

這個電影要描述起碼五個層次:村民的個人生活、村民的集體社群生活、村民與大自然的關係、村民作為命運共同體面對國家與資本的欺壓的過程,還有,拍攝者群對村民的感覺。要做到大中有小,小中有大,殊不容易呢。

首先,我也被拍攝隊伍感染,很想來介紹一下這些爺爺嫲嫲阿叔阿嬸:

長谷川良雄爺爺:酷愛田野山崗,曾經很擅鈎釣,只因病後手不靈了沒有再釣,但他同一時間,對於人類趁三文魚產卵捕捉有罪惡感喎;

長谷川美八枝婆婆
:年青時曾在工廠工作,學曉許多工人間流傳的民歌,愛唱歌,也會埋怨一下女人的工作特別多;

長谷川家長子:出場一次,聽到父親醉談鈎釣,很感觸地說道,很希望看到一次父親鈎釣,似乎是個貼心的兒子;

長谷川家女兒
:在電話中出場一次,很明顯與父母有不同價值觀,令得長谷川爺爺訓她:「別這樣說話,我就是愛這個地方…」;

加藤作二爺爺:遠近馳名米餅專家,愛與村民同吃喝,新年前夕會非常忙,與老婆鬥咀必輸;

片尾剛好過了身--影片是這樣交待的:他本想與遠藤一起去聽法庭審訊的,卻忽然心臟病發便過世了;

加藤檜婆婆:辭峰敏銳,與老公鬥咀必勝,有幽默感;全家中毒最嚴重的是她,幾乎已不能行走;但她是這個家庭控告政府的代表;

加藤多美
:加藤夫婦已屆六十歲的女兒,兩手已扭曲得不像樣,但許多家務及照顧兩老的工作仍由她操持;

波多野秀夫:水俁病不獲確認者協會的書記,算是年青村民,經常到加藤家提供免費勞動力,當然也會順便痴餐,似乎很愛觀賞加藤夫婦鬥咀,經常笑到眼淚流;

穗刈周也爺爺:一出場就介紹了一大堆村民如何為各種不同的風命名的複雜系統,然後你就見到他原來是那個水俁病不獲確認者協會的會長,正在操持會議,討論爭取方向;

遠藤爺爺:加藤的好友,全阿賀河當時在行走的河船都出自他雙手,造船似是他最大的生命價值,他一直不肯收徒弟,直至本片拍攝期間,收了兩個中年村民做「徒弟」,嚴厲監工,但在新船下水的祝賀會上,仍在喃喃:「我沒有說過你是我徒弟…」;他的水銀毒也中的厲害,腳部曾經被熱水管嚴重燙傷,就是因為腳部已一點感覺也沒有,根本不知道已經燙傷還繼續貼著熱水管,導致嚴重燒傷;

井上和關塚:很欣賞遠藤的手藝的木匠和漁夫,多年苦苦求教不果,只好自己把其中一艘船拆開來研究,還拍下照片作紀錄,協助學習。後來,遠藤忽然願意教他們造船,他們興奮到不行,努力學習,終造好第一艘船;

江花代代惠:一出場便是在漫天風雪中,穿起雪鞋,艱辛地用自己的方法,量度山坡的山泥傾瀉可能,似乎是個堅毅有主見的人,然後你會了解到原來,他就是肇事的昭和電工的前員工,因知道公司的確犯罪而出面作證,因而被其他同事的村民埋怨,認為他出賣公司,但他仍堅持下去;(天呀,想想那個時間的幅度--1965-1992…..)

江花奈賀子
:出場僅一次,就是在村民們的集會「 深田卡拉OK俱樂部」裡,做傳統的舞蹈表演,婆婆似乎很到位,獲得村民們尖叫拍掌……

這樣一長串的,不是很像一個劇情片的角色設定嗎?但這是紀錄片啊!

這就是紀錄片的難處和吸引我的地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紀錄片工作者,都會清楚,在拍紀錄片時,現實不跟隨你的個人意志走;但你的個人意志,卻也是在紛紜的現實當中眾多意志(包括你與被拍攝者)的其中一個,你的存在會影響事件的發生、紀錄和傳播。紀錄片工作者的自由度明顯是較劇情片低的,現實就是提供了這樣的素材,問題是,作者有沒有把握住每個人的特點去創作,而影片在這方面的成就是滿清楚的。而我覺得,之所以鏡頭拿得準,敘述把握得好,就是與長時間的蹲在村裡的了解直接相關的。

不過,在這麼120分鐘內,將那麼長的時間幅度內那麼多條線編好,靠的,又是什麼呢?(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