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80年同德大押清拆

80年同德大押清拆

(獨媒特約報導)80年歷史的灣仔地標、三級歷史建築,屬香港碩果僅存的單棟式騎樓大押同德大押。2013年已獲屋宇署批准改建為23層高商廈,近日展開拆卸工程,工人開始拆除內部裝修及圍板,落成逾80年、在現址經營逾60年的大押即將消失於軒尼詩道及馬師道交界。

轉角式大騎樓 香港罕見

早在2010年3月,灣仔區議會的《灣仔區市區更新願景研究終期報告》已指位於軒尼詩道367-371號的當舖同德大押「別具特色,可考慮保育」。報告又指同德押屬戰前的唐樓,有騎樓伸出行人路形成迴廊。大押招牌上的文字是由右至左,在香港已加少見。同德大押同時亦保留不少以前當舖的設施,包括吊扇側門、正門舖內的擋鐘及五六十年代常見的太陽型鐵枝,有助外界了解灣仔區的歷史。(另看:〈灣仔保育路難行〉)

IMGP2420

區議員:政府保育不夠誘因 不夠強硬

藉局長巡區,伍婉婷回應記者問題

灣仔區議員伍婉婷表示有留意同德大押拆卸一事,她認為應檢討香港的整體保育政策,「唔夠誘因,唔夠強硬」。她指政府對於保育項目的支援及誘因不足,雖然不少有心人關注保育,但礙於缺乏管理經驗,令保育項目「有心無力」,「和昌大押即使改做高級餐廳都做唔住」。伍婉婷又指政府要在回購歷史建策物的標準上需拿捏準確,否則會引來亂用公帑、私相授受的批評,「全港三級歷史建築物都有唔少,如果政府要回購哂佢地,可能會有人話亂用公帑。」

黃英琦﹕保育應由下而上

曾任灣仔區議會主席的黃英琦則表示,保育政策應該由下而上,由民間主導及推動。她表示曾經聯灣仔區居民及民間組織規劃「灣仔發展藍圖」,令區內市民更了解規劃程序,共同為社區的發展出力,「依家政府係由上而下,(保育)要有民間力量去抗衝,政府某程度都要認同民間嘅社區嘅規劃,要俾壓力政府」。她又認為和昌大押的管理不善就是保育項目欠缺民間參與的例子,政府以市價出租商鋪經營高級餐廳,保留和昌大押外貌卻未有考慮該區市民的需要,「睇下藍屋,有民間參與係(保育項目)入面係幾唔同」。

街坊反應不一

於軒尼詩道經營鐘錶鋪逾20年的丘伯表示無奈接受同德大押清拆,慨嘆「要拆都冇辦法」。他指業主及商家擁有大廈的業權,只要業主一聲令下清拆,其他人都無辦法抵抗,「啲團體出嚟抗爭都未必有用」。他批評政府不主動回購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質疑政府對保育的關注程度,「政府自己都唔出面,都無得話可惜啦」。

同德大押旁的報攤檔主則坦言拆卸同德大押「冇問題」,認為要發展社會必須有所取捨。該女報販直言「喺市區做保育唔得」,指市區的土地不足,「樓唔夠,住又唔夠」,認為如以保育為由停止發展,社會就會停滯不前,「咁7仔唔洗開啦,變番做士多啦,餐廳唔洗開啦,變番做大牌檔啦」。

獨媒記者亦曾致電業主德成置業,查詢改建同德大押的詳細資料及日後用途,惟接電話的職員對於同德大押拆卸一事表示「唔知道」,亦不清楚負責計劃的相關職員,表示無法提供拆卸同德大押的詳情。

DSC_2102
圖:同德大押已遷至旁邊的富德樓繼續營業

同德大押位於軒尼詩道與馬師道交界,建於1930年代,據《家屋所有權登錄申請書》記錄,物業最早擁有者為潘康氏和潘梁氏,現則由澳門的高可寧家族持有。屋宇署於2013年8月已批准業主改建成23層高商廈;古蹟辦也證實,早於08年已知悉業主有意拆卸該歷史建築,更曾先後三次與業主商討保育方案,惟對方維持拆卸計劃,只同意在拆卸前為建築物進行照片及圖繪記錄,供古蹟辦存檔。現時全港共有484幢三級歷史建築物,按現行古蹟辦的評級機制,三級歷史建築宜於以某種形式保存,如保存不可行則可以考慮其他方法。

記者:周頌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