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曼城U14 9-0 曼聯U14——青訓雙城記

曼城U14 9-0 曼聯U14——青訓雙城記

文:尋找簡東拿

《ESPN》專欄作家和《United We Stand》雜誌總編Andy Mitten早前發表文章,大聲疾呼曼城青訓將會超越曼聯。在上月初曼城U14以9:0 擊敗曼聯U14,加上從曼城青年軍各項成績、球會對青訓的投資看來,他的言論並非危言聳聽。

曼城對青訓的投資和成就

曼城一擲千金買人,素來為人詬病「金錢足球」,殊不知他們一直大灑金錢在青訓發展上。過往6年,文蘇亞向曼城注資12億英鎊,當中有2.88億鎊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球場擴建、城市足球學院基建)。曼城的訓練基地更靠近曼徹斯特東部,而且能容納7000球迷入場,並採用全封閉設計和照明燈系統,加上每個年齢層的青年軍都會有兩位全職教練,對比曼聯的教練只以兼職身份上任自然好得多。

曼城給予青年球員的待遇亦比鄰居優厚。雖說16歲以下的球員不能有經理人,但他們的父母可以有,使他們有可能面對比旅費、球鞋、球衣更豐裕的物質誘惑。更甚的是,曼城的訓練基地靠近私立學校,即使學童球員最終無法晉升,但仍然可以接受完整、優質的私立教育,而學費由曼城供給。反觀曼聯,不少本地的青年球員只能入讀卡靈頓附近的公立學校,而且他們只會得到曼聯方面的交通津貼。

過去曼城一隊留給青訓球員的名額不多,目前只有伊希拿祖(Kelechi Iheanacho)較有機會擔大旗。但隨着英格蘭足總未來施行新政、限定各隊必須註冊至少12位本國的青訓球員,這個情況將會大大扭轉。在U19,巴克(Brandon Barker)和安保斯(Thierry Ambrose)正蓄勢待發,準備接班。

曼聯的隱患——青年球員欠缺機會

曼聯對本地球員的吸引力漸被曼城取代。英足總早已廢除球會只能招收所在地方圓5公里的規則(「90分鐘車程」法則),為球會跨區吸納本土新秀大開方便之門。曼聯尚且要跟曼城競爭,更要和其他外地派駐奧脫福附近的球探系統爭人,她們對青年球員的吸引力蕩然何存?答案是輝煌歷史——Busby Babies、92一代。但是,Andy Mitten認為曼聯的心態明顯是「自滿」,更況且曼聯近年來給予自家青訓的機會着實不多,讓他們看不到在奧脫福的未來。

物質、上陣機會,是曼聯青年軍球員抱怨會方的東西。本地新秀不滿曼聯給予外來的半成品(普巴、羅斯、碧基)待遇優厚太多,尤其會方願意給普巴開出預備組史上最好的合約:2萬鎊週薪。加上韋碧克出走阿仙奴的例子,無疑更教人悲觀。即使雲高爾尚算積極讓青年球員上陣:連加特、A彭利拿、布歷奇、麥拿亞和威爾遜,但傷患和不穩令他們無法穩佔一席位。Andy Mitten更舉出普巴離隊為例子,指出他轉投祖雲達斯的原因並不純是錢,還有費格遜不肯承諾他正選機會——連史高斯都坦承,費格遜是為了他而犧牲普巴,而這種短視至今仍然是惹人爭議的。

英格蘭的青訓制度並沒有為球員設下數量、強度俱足的賽事,使他們缺少鍛練機會。當車路士的青訓球員遍布國外衛星球隊時,曼聯這一方面的確做得不夠好。Andy Mitten在文章亦引述《Sons of United》主編Tony Park的一席話,可謂發人深省:「球季過了一半,U21打了11場正式比賽,U18總共打了13場。在此期間U21已經使用了31名不同的球員,而U18用了24名。如果一名球員都上不了場他怎麼進步?」

總結

除了曼城,另一家大灑金淺提升青訓質量的豪門是車路士。雲高爾上任後,把青年軍陣式調整成三後衛,正逐步注入他的足球哲學,似為曼聯青訓系統帶來不少新東西。軟件建設固然重要,但是面對兩支藍軍步步進逼,曼聯要守住英格蘭青訓重鎮,更須付出不少努力,否則將來要面對的可能是比6:1、9:0更大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