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知識天璽價 負債天比高

這是一個甚麼也可售賣的年代。人力可在市場售賣,卻值不了幾斤;知識可在市場善價而沽,售價可比天高。

我由高級文憑到碩士,不知是禍是福,不用負擔學生貸款。同學畢業後薪金比我高,多出的部分都被在學時期的學費貸款蠶食好一截;修讀副學位課程的被迫選擇免入息審查貸款,利息高另加風險調整系數,畢業後還款額等同置業首期,是為預支知識的代價。

剛公佈的大學生實習計劃希望讓大學生「擴闊視野,增加歷練,為工商界培育人才」,最低薪金四千,隨時比倡議中的最低工資更低;副學士苦讀兩年,付出的學費借 的貸款一樣多,財政司一言道破學位迷思:找不到工作,大可報讀毅進青少年見習就業計劃 - 副學士一下子跟中三學生競爭,預支知識後毫無條件償還。

大學生以至副學士的價值被貶成跟中三同等,畢業生看似無力抵抗這超穩定政經結構。畢業-就業-失業迴圈令知識看來不再有價值。香港開始跟日本一樣,陷入格差社會的困境,社會階層失去流動性,皆因經濟結構的轉變,引發一系列既有社會結構失效。

近年再論馬克思主義的人類學者David Harvey認為,中東石油危機引發全球經濟衰退,企業產能過剩令資本主義系統技術上崩潰。重生的體系針對各種特定需求,加強各範疇的創新速率,令技藝快速的被毀滅和重建,勞動巿場二分成為中心與邊陲兩部分,長期或穩定的僱用方式與相對不穩定的外判、承包、散工,衍生出高程度的結構性失業。這一切是之創造性的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源自資訊控制權的失衡。

社會再轉型 豁出去!
資訊成為被受重視的高價商品,所謂知識型經濟,實是強調個人及企業對資訊的控制。一直行之有效的教育系統,無法應對高速改變的社會,學生被施於同質化的教育,在超激烈及多元的競爭下無以為繼,猶如在學校中廢校,被學生否定教育的意義;企業仍然壟斷市場,管理架構幾乎不變,青少年似乎只有就業或是失業,勝組或是負組,資訊的控制權仍是無法來到自己手中。

既然社會如此,將自己關在安全的辦公室中,不如豁出去被資訊洪流衝擊,擁抱風險。當一切穩定只是建基於火箭專家估算市場不會大舉失效的機率,企業又選擇以外判及散工應對,當一個Freeter(自由Freedom及兼職Arbeit)嘗試擔當各種任務,薪金可能比實習更高,獲取的資訊可能比同輩更多。為個人興趣找尋出路,將之變成改革社會的創意,除非選擇沿續過去的一套,將自己困於業已陷於困境的時代。

也許,學生們應如寺山修司的電影,拋掉書包上街去,重演1968年巴黎那場沒有推倒資本主義的革命。高呼胡志明,逃出去。

延伸閱讀:
一蚊健 (2009年3月1日) 我這一代實習生. 獨立媒體

David Harvey (1990) From Fordism to flexible accumulation in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 of Cultural Change.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同刊於是日經濟日報《新香港人》專欄)

這比較像是一篇革命宣言多於文章 XD

這代畢業生還有時間,有技術 (電腦而言, 甘拜下風),
有創意 (人大有位代表說要禁止惡搞,但這種二次創作本來就是創意).

前人與我一樣在摸索,可能機會出現的方式不同,但總會有機會,只消嘗試.

弟說有人會選擇做實習,省回找freelance及人脈的機會成本,但別忘記我由中四開始freelance寫稿時,人脈基本上就是網友和同學,我想畢業生沒理由比我這種電車男未滿更不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