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編輯室周記:莫非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

零五年秋天加入香港獨立媒體的編輯團隊。當時我以採訪中東新聞為主業,獨媒編輯部希望我可以帶來一些外國文章。結果與預期完全相反,外國報道愈寫愈少,反而跟其他編輯一起不斷書寫本土城市,煽風點火。本地民間報道是什麼?應該如何做和推廣?幾乎所有都是由零開始的實驗:零五年底世貿部長級會議的橫衝直撞,零六年開始以民間報道推動城市權運動﹝令inmedia被視為城市問題網站﹞,還有其他各式各樣做過但印象模糊的實踐。

每隔一段日子就替民間媒體的前途擔心,零六年時寫過一篇〈尋索民間記者方法學:理論與實踐的回顧〉,零七年時編輯部又搞了一系列「我係民間記者」訪問﹝﹞,都是擔心「民間報道」只會像曇花一現,當這幾年的自發性消耗淨盡,將後繼無人。

最近幾個月的發展,卻令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以下提出幾點求其的觀察。

一﹞facebook令政治變得無可逃避

羅永生幾年前評論民間新媒體時說:「新媒體具有互動性強,參與的可能性高,具有反工具性的特點,亦鼓吹『生活就是政治』等政治實踐;但是,它有時會有非政治性傾向,失諸自戀及缺乏焦點,他舉出近年有許多校園記者,以至錄像培訓,往往是複製主流媒體及主導意識形態。」那是前facebook時代。我覺得facebook最大的威力,在於令政治在互聯網上也變得避無可避,物以類聚當然繼續發生,但溝通的可能性和組合變得超乎想像地豐富﹝join一個group可以表示支持,可以是搞局,也可以是為了和自己政見不同的人溝通﹞。當主流傳媒習慣從facebook找新聞題材以及數算某議題的影響力,間接如自我實現的預言一樣促成了facebook的動員力。粗略估計,inmedia在零六年天星碼頭運動時,最多可靠網站動員二百人出來,在facebook年代,反高鐵的網絡動員人數激增起碼十倍。出來的人對政治參與都不再有戒心,而且年紀愈來愈輕,某日碰上一位中大政政系老師,他說這個趨勢可能亦跟中學推行通識教育有關係。通識教育竟成了潘多拉的盒子!

二﹞twitter微報道終於爆發

在去年初民間媒體工作坊上,阿藹介紹了twitter和plurk等微網誌,那段期間inmedia也曾試驗與網絡供應商合作,推出手機sms微報道,但網友興趣缺缺。當時心想,這東西在香港根本不會普及﹝阿藹說,香港的手機網絡供應商並沒有將此服務普及化﹞,也不會有什麼用處。沒想到,隨着手機上網的普及,twitter居然在反高鐵的行動中大派用場,達到每秒幾個信息更新,另外,由於國內只能上twitter不能上facebook,twitter在香港的流行也間接令國內與香港網民有更直接的溝通﹝譬如在一月一日元旦大遊行﹞。

三﹞民間資訊爆炸!inmedia每日讀者升至二萬

在youtube和facebook崛起初期,我這個習慣長篇大論的民間記者感到很不是味兒,覺得youtube無非是惡搞,facebook則是無聊又浪費時間的遊戲、心理測驗和請人飲啤酒食蛋糕。在去年的媒體工作坊,學員最感興趣的又是錄音、拍片、惡搞剪片等,認真嚴格的民間調查報道被打入冷宮。菜園村和反高鐵運動最令我這個古老人振奮的是,原來長篇大論、經嚴格查證的民間資訊在互聯網上還有市場。去年初是inmedia幾個民間記者在寫,到年中,主流媒體記者加入了,又促使更多網民投入心力找資料寫文章﹝包括一分鐘打九十字的謝冠東﹞,到了零九年底,民間生產的資訊已經多得不能讀完﹝這是零五年來從未有過的經驗﹞。這些資訊為運動提供了充足的養料﹝政治論述上當然還有極多有待深化之處﹞,生產資訊的朋友也遠遠超出了inmedia民間記者的圈子。香港市民對民間反高鐵資訊的渴求,帶動inmedia的每日讀者人數急增至二萬﹝相信很多是從facebook連結過來的﹞,創開站以來的新高。

四﹞主流媒體批判進入主流媒體

對主流媒體的批判一向是民間媒體的主要任務,蘊釀了幾年後,終於在去年六四廿周年後形成了反對無線新聞自我審查和壟斷大氣電波的風潮。一年之後,民間對主流媒體報道偏頗、親建制和自我審查的批判,已經不再是邊緣聲音,而是實實在在地進入並影響了主流媒體。例如,呂大樂和蔡子強在一月十六日集會後先後寫了疑似跟運動畫清界線的文章,在facebook被狂鬧,蔡子強為了挽回自己在網民間的信譽,今日在《明報》論壇版補回一篇〈當主流媒體開始喪失了信譽〉,對主流媒體與政府合作愚民的公關策略大加鞭撻。

另一個例子更加精彩,網民謝冠東在一月時先後發公開信給《明報》和《信報》的主編,批評兩報的社論歪曲事實,逼得明報總編張健波多次回信解釋,而事後看來,以理服人的公開信確實令社論稍稍改變了立場。這種把大報評論拿到網上討論並產生實際果效的經驗,非常值得深思總結。

五﹞inmedia特約記者百花齊放

inmedia自零四年底成立以來,一直推動民間報道。零五年底因世貿部長級會議,第一次發記者證組織採訪,零八年中日本北海道舉行G8峰會,inmedia第二次發記者證組隊採訪,但主力仍然是編輯,培訓成果有限。零九年初舉辦的媒體工作坊,學員在課程結束後成立MeAct小組,開始自發組織採訪工作,至零九年底,獨立媒體﹝香港﹞以這班學員為骨幹,組織起十人的特約記者隊伍。過去inmedia民間記者的組織工作經常無疾而終,很多民間記者在迷惘中退下來,這次重新組織起來的班底,在短短一個月內已交出很漂亮的成績。廿五日內出了十篇報道,類型有突發報道、一般事件報道、採訪花絮等,題材有居權、市區重建、新界發展、市民過關被扣留、社福界就業、五區總辭、媒體報道分析等。不知是否facebook帶動的水漲船高,但inmedia非編輯的民間記者團隊有這樣的生產力,確實令人鼓舞。

特約記者團隊在反高鐵運動中亦上了寶貴的一課。在一月十五和十六日,他們分別在立法會內外作即時報道,由於欠缺有系統的統籌,令生產的資訊限於即時消息,缺乏了為事件定調的綜合報道。但重要的是,這一代的inmedia民間記者漸漸擺脫了過往與官方訊息有意無意的疏離,如今特約記者可以出席所有官方的大小場合,可以更直接地採訪各項主流議題,與主流傳媒記者較勁,建立民間媒體的輿論影響力。

今天花了一點時間讀遍了十篇特約記者報道。經過五年,我感覺我們終於打破了主流記者那條專業的界線,新一代民間記者能有自信地寫出忠於事實、條理清晰、有批判力的報道,令香港的資訊民主行前了一大步,而且隨着技術的突破,民間將有更為寬廣的連結和動員可能。大家閱讀的時候試想想,這些人跟你和我一樣,他寫得出來的,你也寫得出來。反高鐵運動已顯明了,就算政府聯合主流媒體百般阻撓歪曲,民間資訊生產還是能爆發極大的政治能量。

十篇特約記者報道:
2010-01-28爭取居港權運動十一週年系列——專訪甘仔﹕爭取居港權,由水上新娘說起
2010-01-27順寧道租戶被疑似「執達吏」突擊收樓
2010-01-24新界北發展諮詢:圈地式公私合營 村民將被連根拔起
2010-01-21五區總辭,籲「全民起義」
2010-01-19二萬呎醫院地慨贈合和 補地回扣變相公帑補助
2010-01-18高鐵財委會後立法會現場,論記者與警方
2010-01-17前綫八成員往惠州途中被扣留 五名成員被沒收回鄉證送返本港
2010-01-151月15、16日反高鐵停撥款
2010-01-11社福青年工作者人工低晉升難
2010-01-03順寧道租戶暫緩遷離 為主流傳媒報道做個清算

圖片﹕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