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沒有色情,不再暴力的世界(2)

在心理學角度看什麼是色情?

我的理解是色情一定和性有關,可以泛指任何可以令人產生性興奮的物件,性是人性的重要組成部份,在文學 /小說/戲劇及電影評論,什麼高潮/反高潮不絕於耳;再者,政治競爭和性的關係就更明顯了,我們常常會說某政黨的立場很硬,而另一些是軟皮蛇,隨風擺柳,哪一些政黨有持久力,哪一些政團無Q用,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 競選時什麼都應承,當選後不知所踪,更會說哪一些政黨和富商巨匱暗通款曲,睡在同一張床上,另一些政黨和香港特區政府則口和心不和,同床異夢;在學術上會說有哪些人「有料到」,哪些人是空心老倌。如果禁色,是不是要禁絕這些充滿性的含意的詞語的運用?為了青少年的將來干預所有香港人的言論自由?

想得簡單一點,假設我們真的可以令任何「色情」言語及圖像消失在香港的互聯網網域中,青少年每天在互聯網一點都接觸不到,但日常生活又如何呢?因為性可以令人興奮,所有含有性含意的電視/報紙/雜誌的廣告比比皆是,要不要把它們都禁絕?總之為了青少年,全香港人少做「色情」的生意,娛樂場所當然是要消失了, 因為它要生存如何可以不宣傳自己呢?另外,這些情侶酒店何嘗不是在豉勵着性濫交呢?

當香港社會真的可以禁絕它們,但每天在街上走的性感女性又如何呢?色情最直接的表現就在女性的驅體上,女性化裝的目的不是為了吸引男性的注目又是什麼呢?不妨說得白一點,女性化裝時特別注重眼晴、口唇及臉脥的目的就是令男性誤會女性在發情期,令男性以為她們在性興奮狀態,於是男性產生性興奮,因此產生追求及戀愛的衝動。時裝的作用在於操縱異性的性興奮程度,從而達到一己之目的,因此對於男性來說,女性不穿衣服和穿保守或開放的衣服都分別不大,她們存在的目的於男性而言就是直接和性有關,女性是終極的色情物件,所以要防止青少年被「色情」傷害,最好像塔利班一樣:女性必須穿像營幕的黑衣服外出,最好連可以勾男人魂魄的眼晴也掩蓋;我還未說因為男人的身體於女性而言,也是終極的色情物件,所以男人也必須穿像營幕的黑衣服外出,連可以勾女人魂魄的眼晴也掩蓋;所以青少年未成年前不要外出?塔利班比起基督右派聖民(性文)的思維,簡直是五十步笑百步!

基督右派明光社/性文化學會/恩福堂好像忘記了性慾最麻煩的一點,性是內在的驅力,並不是單單由外在的色情物件去引發的,而是外在的刺激必須合乎一系列條件才能引起性的反應,而這一系列的條件是會隨每個的生理/心理狀態而變化的。最簡單的說,青春期之所以是青春期,因為它通常是青少年思春的時間,得不到適當的性刺激,性需求被刻意壓抑,反而不利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所以中國歷朝的傳統結婚年紀就被社會設定在精力最旺盛的青少年時代,而中華文明亦用基督右派看來最用不道德的方式延續了數千年,只是工業化以後,因經濟因素而把結婚的年紀推遲,從而產生了兒童是「無性慾/天真」的神話,基督右派於是拿香港社會對心理學的無知、懶於思考以及反射式的道德恐慌來生產出荒謬絕倫的「色情有害青少年論」,而基督教的經典聖經的十誡亦沒有一條叫色情有害青少年的,拒絕性慾的正常發展不是傳統中國文化亦不是基督教的教義,唯有基督右派自創的異端而已。

特別提一提基督教讀者,我的心理學是在一家福音派基督教大學讀的,校風保守,男女分不同的宿舍,只有星期六在經對方事先申請後才可以到對方宿舍,而且必須把大門打開,電腦中有管理人員負責監視是否有人在看不道德的內容,我是獲美國心理學會及世界心理學界承認的榮譽心理學學士。

下一篇將論及14歲媽媽網上照事件。